律师事务所管理、信息化、法律相关文章
企业常见的八大问题


上海GFT集团-张忆博

成功,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中前行;成功,是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;成功,是遵循规律的佐证;成功,是寻找一条符合其个性化道路的必然;成功,是水到渠成的事情……。揭秘企业的成功可能要在讨论企业的问题中开始。

问题一 执行不力使众多中国企业老板头疼

中国企业的特点是老板们非常能干,为了保证效果,他们经常是自己来完成某些事情,当企业大到自己做不过来的时候,才会去找别人来做,

但他们却经常感到困惑:为什么很多自己看来很简单的事情,换了别人就做不好呢?他们会认为是人没有找对,希望通过找到和他们一样能干

的人来解决执行不力的问题。结果有些企业就在不断的找人、不行再换人。这种轮回一直持续着,给企业造成隐性的用人高成本。

执行不力!中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,都经历了这么一个非常时期,而且,好多企业至今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。

沟通不畅;管理混乱;内耗巨大;绩效不佳……,都是执行不力的表现。

浙江有一家大型的企业,老板非常能干,那一年他的销售额近100亿元,属下有二十几家分公司。他近年来经常被困扰的一件事就是:我的战略设想都非常好,如果我自己做,也一定能够做好,为什么换一个人做就做不好了呢?执行不力!是否应该下功夫找一个跟我差不多能干的人呢?

有一次,他对我们猎头公司的总经理说:“如果你能够帮我找到一个跟我差不多的人,你开出什么价,我都肯出!”猎头公司的老总回答道:“那不是又一位85个亿销售额的企业家了吗?!这样身价的人怎么会缺少舞台呢?”另一位江苏的企业家也经常为这个问题所困,他说:“执行是企业最头疼的问题,除非自己做,不然一定走样,想要的结果经常达不到,不打大的折扣,已经是非常难能的了!”

上海一位企业家投资了十个项目,每个项目都配备了经营管理团队,但两年下来没有一个做得好,不是亏损就是转不动。这位企业家却说:“如果我去做,保证是个个赚钱!”问题是:他的时间、精力是没有可能管这么多项目的。没办法,他不得不把这些个以项目为主开办的分公司一一关闭掉了。

中国企业的特点是老板们非常能干,为了保证效果,他们经常是自己来完成某些事情,当企业大到自己做不过来的时候,才会去找别人来做,但他们却经常感到困惑:为什么很多自己看来很简单的事情,换了别人就做不好呢?他们会认为是人没有找对,希望通过找到和他们一样能干的人来解决执行不力的问题。结果有些企业就在不断的找人、不行再换人。这种轮回一直持续着,给企业造成隐性的用人高成本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,就是要在组织中对绩效过程的控制,而不是单纯通过人的因素去解决这个问题。组织中绩效过程中的沟通不畅、管理混乱、内耗巨大、绩效不佳等就是导致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。可如何解决企业绩效过程中的问题,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,却是为许多老板们所忽略的。

问题二 谁是企业裂变的“元凶”?

裂变的企业,不断地蚕食着母体,使本来就“红海”泛滥的市场,更加如魔鬼般可怕,这无形中平添了企业家的无限忧虑:不创新,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,创新,却承担着更大的风险——创新过程的巨大投入。这真是一个难题。企业家们似乎只有无可奈何的面对这样不公平的挑战。地域经济,这是中国企业的一大普遍现象。一家做得很好的公司,从经营的模式、产品技术,到市场销售的方法都会被全部拷贝,一模一样的公司被分裂出去,形成了典型的“红海”,厮杀的血流成河。

华为的“港湾”事件也刚刚落下帷幕,“华为叛将”李一男是典型裂变因子的代表人物。许多企业的老板都在困惑一个问题:能人怎么用?不用企业发展速度受限,用的风险却这么大!

浙江一家民营企业,多年来在技术的保密上费尽了心机,还是不断的有人离开企业,把企业的技术拿出去应用,做与原企业一模一样的产品,成为企业强劲的竞争对手。董事长很急,对我们咨询公司的老总讲:“如何止住企业的裂变,是件太难做到的事情,如果在用人上能够做到防范,那就太好了。”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,是政府多年来一直想做到的事情,也是因为这件事情的艰巨,而举步维艰。

另外一家民营企业,姐夫小舅子办公司,姐夫是出资方做董事长,小舅子负责市场销售,三年下来,产品遍布国内,成绩斐然。小舅子就来要挟姐夫,不给我一半的股份,我就把销售队伍拉出来,自立门户。姐夫不得已找到咨询公司,经过咨询公司的辅导,虽然暂时解决了这个难题,还是没有根除隐患。

裂变的企业,不断地蚕食着母体,使本来就“红海”泛滥的市场,更加如魔鬼般可怕,这无形中平添了企业家的无限忧虑:不创新,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,创新,却承担着更大的风险——创新过程的巨大投入。这真是一个难题。企业家们似乎只有无可奈何的面对这样不公平的挑战。

问题三 1+1小于2

1+1小于2。做大企业对中国的老板们来说不是太难的事情,机会有的是,只要有智慧。但做大了的企业,该如何使一起共事的人像一个人一样步调一致,协同配合,对于企业家们来说这好像是一个太难的课题。

企业家是什么?企业家的定位是什么?企业应该是什么样的?企业的老板们到底应该怎么做?

老板的错位,经营者的错位,管理者的错位,大概是中国企业普遍的不自觉现象。

内耗,巨大的内耗。企业中的人经常在说:心累!人累不要紧,心不要累,累心的感觉是休息不过来的!

浙江的一家制造企业,经营得非常好,企业业绩连年持续增长,但企业中的人却怪话连篇,怨气十足。当咨询公司为其服务进行诊断时,被访谈的管理者们个个一肚子气,好像不知道是谁得罪了他们。于是咨询师问到:“是对老板有意见吗?”答:“不是。老板是一个好人。”“那是对你的上级有意见?”“也不是,我的上级很关心我们。”“那是企业的待遇不好?”“不,我们是同行业最好的企业,工资福利都最好!”

这就奇怪了!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们也是一头的雾水。当访谈和调查问卷继续下去之后,诊断结果出来了:管理者们大都是技术出身,由于管理语言的歧异,在沟通的时候,达成共识的过程太长,经常还会有争议、推诿、扯皮的现象。所以,时间长了,就会影响到情绪,人感到很累。

北京的一家民营企业,管理者们都是凭自觉承担企业中的职责,谁能干什么就干什么,企业中的职能部门功能划分杂乱无章,一个人可能同时跨好几个功能部门的某些职责,结果是上级无法对下级的绩效负责,下级找不到谁是我的领导。老员工还好办,知道企业的潜规则,新来的员工那就惨了,不知怎样才能够上手工作。可想而知,企业的管理状态是什么样的:忙的人忙得团团转,闲的人闲得一肚子牢骚;有权力的不负责任,担责任的没有权利;有贡献的是“老黄牛”,“闹孩子”就多吃“奶”……。于是优秀的员工纷纷离开企业,沉淀下来的人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做。累啊,大家都在喊累。老板是一位很宽厚的长者,员工们形容他是“洒尽人间都是爱”,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明白:我这么善待员工,他们怎么还会离我而去?

1+1小于2。做大企业对中国的老板们来说不是太难的事情,机会有的是,只要有智慧。但做大了的企业,该如何使一起共事的人像一个人一样步调一致,协同配合,对于企业家们来说这好像是一个太难的课题。

企业家是什么?企业家的定位是什么?企业应该是什么样的?企业的老板们到底应该怎么做?

老板的错位,经营者的错位,管理者的错位,大概是中国企业普遍的不自觉现象。

问题四 外来的和尚为何不会念经?

有一个企业的董事长说:“空降兵”的问题不但是“空降兵”本身,还有企业的问题,企业有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信任。企业家们对自己的反思,是非常难能可贵的,但即便是企业对“空降兵”全力的支持,还是会出问题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“空降兵”的困扰,使企业家们有劲使不上,有苦说不出,企业到底怎样才可以走出困境呢?这似乎又是一个未解的难题。企业做大了,人,自然就成了企业寻找的资源。“空降兵”是对企业外部职业经理人们的一个形象的尊称。中国有句古话:“外来的和尚好念经。”也有企业把职业经理人称为“外来的和尚”。

有一家大型的企业,在做大了之后,找了三十几位“空降兵”,但最终几乎是全军覆没,没有几个人会在岗位上坚持良好的业绩三年以上,最后还是被企业“请”了出去,也没有逃脱一般“空降兵”的厄运。

“空降兵”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,也是企业的“顽疾”。不找“空降兵”,企业的人力资源严重匮乏;找“空降兵”又用不好,这就是企业的现实写照。

上海有一家大型的企业要上一个新的产业,投资额度是30几个亿。为了这个新的项目,HR总监一年前就开始了慎重的物色人选,在同行业中,他选中了一位资深的经理人。几经接触,HR总监及企业的董事长、总裁都觉得是一位非常合适、优秀的人选,就走马上任了。董事长、总裁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,甚至于不分清红皂白的把一些对他工作阻碍的人调开。一年半之后,这位总经理还是不得不离开了他的岗位,据说直接损失不会小于2个亿。为此,HR总监引咎辞职,他说,我不能为自己的用人失误找任何的理由,这个惨痛的教训我会牢牢记住的。只是,如何才能使自己用人不会失误,这次的人选推荐也是慎重又慎重的选择,为什么还是有误呢?HR总监百思不得其解。

外来的和尚为什么念不好经?难道是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们真的不成熟?

有一个企业的董事长说:“空降兵”的问题不但是“空降兵”本身,还有企业的问题,企业有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信任。企业家们对自己的反思,是非常难能可贵的,可上面的案例说明:即便是企业对“空降兵”全力的支持,还是会出问题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“空降兵”的困扰,使企业家们有劲使不上,有苦说不出,企业到底怎样才可以走出困境呢?这似乎又是一个未解的难题。

问题五 企业后继无人

接班人的问题也是企业家们最棘手的问题之一,选谁是一个难题,选好了接班人,培养又是一个难题,而且是更难的难题。

有些企业的创始人,几次不得不重新出山,就是选定的接班人无法继承并持续的使企业良性的发展,而少数实现了平稳过渡的企业就成了企业家们羡慕的对象。企业的接班问题看来是应该有规律可循的,可这个规律是什么呢?

第一代企业家如今好多都已过“花甲”之年,身体状态也不是很好,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的发展,已经明显的系于企业家本身的身体上。美国有一位美籍华人,80年代的时候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叫王安的电脑公司,王安是创始人。这是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之一,曾经被联合国榜上题名,最高的年收入是35个亿美金。但就在王安退位之后,不到一年的时间企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。

目前,中国的许多企业家们也都面临着接班人的困扰。

宁波有一家叫方太的企业,成功退位后的董事长茅理翔为自己的得意之作感到很欣慰。得意之后,很想为中国的企业家们提供一些经验,就到处在讲家族企业的传位问题,并兴办了一家“少帅学校”,专门传授如何传位接班人的课程辅导,很受企业欢迎。

可见,接班人的问题是如何的困扰着企业家们。

有一位民营企业家,在传位的时候说:我认可把家业败在子孙的手里,也不传外人。还有的企业家说:为了不使企业成为家族式的,我不会把企业传给子女。其实,不管把企业传给谁,那只是一个产权的问题。把企业传给谁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:这位接班人选,是否能够把企业持续的做下去。

江苏有一家转制过来的企业,老板持股90%,另外还有几位小持股人。老板已经快70岁了,接班人的问题很明显的摆在面前。他自然的是想自己的儿子接班,就把儿子送往美国去读MBA,两年以后,儿子回来了,他就把一些基础管理的工作交给儿子打理,一年下来了,企业出现了大问题,他不得不使快速扩张的企业停下步伐,重新出山,把儿子凉在了一边,亲自挂帅进行管理上的提升。儿子不甘心,还是在想接班的事情,就利用了另一位小股东,两个人商量着怎么把老子架空,控制企业的大权。这件事情更伤害了这位企业家的心,两代人的关系搞得很僵。

接班人的问题也是企业家们最棘手的问题之一,选谁是一个难题,选好了接班人,培养又是一个难题,而且是更难的难题。

有些企业的创始人,几次不得不重新出山,就是选定的接班人无法继承、持续的使企业良性的发展,而少数实现了平稳过渡的企业就成了企业家们羡慕的对象。企业的接班问题看来是应该有规律可循的,可这个规律是什么呢?

问题六 根基不牢 摇摇欲坠

根基,这正是大多数国内的企业所欠缺的。买一辆高档的车子,老板们会认为是投资;盖一个现代化的厂房,老板们也会认为是投资;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,老板们会认为是投资;甚至,给客户送礼,老板们也会认为是投资。唯独在管理上的投资,许多老板会认为这是成本。

企业的根基不牢,摇摇欲坠就不是偶然的现象了。

前几年有一本书非常畅销,写的是企业的大败局。这本书里对十家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企业做了详尽的分析。这十家企业都曾经红极一时。

列举的企业有巨人、太阳神、三株、瀛海威、南德、飞龙、秦池、亚细亚等。

书中写道:三株发展到鼎盛期时,机构重叠,人浮于事,互相扯皮,甚至出现一部电话三个人管、各分支机构对总部大量造假的怪现象。飞龙在财务上缺乏详细的管理规章,只管财务不管实际,使得占用、挪用和私分公司货款的现象比比皆是。试想这样管理混乱的企业,所做出的产品,会是优良的产品、他们的服务会是优质的服务吗?!

这十家企业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,但还有更多的企业正在重复着这十家企业的命运。来自国家工商部门2005年公布的数字信息,每年大概有10多万的企业被注销,还不包括名存实亡的不运作的企业。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.9年。

企业根基不牢,摇摇欲坠,这是为什么呢?

华为的任正非恰恰和这些企业相反,二十年的积累、打造,他已经和世界级的CEO们并肩作战,他的企业不但冲出了国门,还在世界各地深深地扎下了根基。华为的结果为什么跟上述的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?

我们看一下这样的数字就知道了,有一本写华为的书,叫《华为的世界》,书中写道:“华为找到这样一位世界级的老师自然也有着世界级的学费作代价。大约50位IBM顾问在华为一待就是五年,按照每年人均顾问费用20万美元计算,仅顾问费用一项华为5年的投入就不下5000万美元,此外,华为还为此专门调整组建了管理工程部,人数也在300人左右。据华为财务部的一位主管统计。华为5年业务流程变革所付出的代价不低于10亿元。”这个数字还仅仅是这五年的管理投入。

这样的大手笔,不要说中国的企业,就是世界级的企业也是不多见的。对管理的投入,就是华为能够立足于世界之林的见证。

根基,这正是大多数国内的企业所欠缺的。买一辆高档的车子,老板们会认为是投资;盖一个现代化的厂房,老板们也会认为是投资;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,老板们会认为是投资;甚至,给客户送礼,老板们也会认为是投资。唯独在管理上的投资,许多老板会认为这是成本。企业的根基不牢,摇摇欲坠就不是偶然的现象了。

问题七 不易突破的成长瓶颈

解决成长缓慢的问题,将是一个社会的问题。最终,小的企业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洗牌中瓦解,每一个行业会有几个巨头出现,这就是寡头垄断的一个必然过程。

你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崛起,还是将在经济的大潮中被淹没,这是企业自己的选择。只要想清楚了,就没有对和错,结果只是你选择的过程所决定的,这个结果是不是你所需要的,才是关键。

企业家们经常说:企业有一个亿瓶颈,三个亿瓶颈,十个亿瓶颈等等。

与上一篇许多做大了的企业形成一个对比,好多企业就会在这些瓶颈上徘徊多少年,就是长不大。

长大的企业有长大的难处,长不大的企业也使人郁闷。可为什么企业长不大呢?这是一个综合因素问题,长不大的原因各种各样。

江苏有一家企业,从2002年开始,企业就一直在3个亿左右的销售收入徘徊,创始人,企业的董事长非常着急,不断的探索、尝试着业绩增长的方法,甚至尝试着多元化的发展。但获得的收获甚微,有些项目的投入很难收回成本,更谈不上发展。万般无奈中,企业请了一家咨询公司作战略咨询顾问,在顾问的辅导下,企业逐步理清了思路,寻找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,重新构划企业的远景,企业中的管理者们也有了共识的平台,畅想企业的未来。战略规划形成之后,咨询公司建议今后企业的投入应该是对战略支撑的各个功能系统,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支撑系统。企业又请了一家著名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,在完成诊断后,提交的解决方案很使企业震撼。董事长说:这件事情我们做得太晚了。包括企业战略规划在内,我们早就应该找老师,毕竟这个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了。

浙江大多数的企业,甘于在小企业的现状中生存。有些民营的老板说:企业做大了太累,还是这样子舒服。还有的企业为品牌公司贴牌,成为了大企业的一个制造部门,也是长不大的因素。但更多的企业是资源所限,核心竞争力培育不力,管理基础薄弱导致了企业成长的速度缓慢。解决成长缓慢的问题,将是一个社会的问题。最终,小的企业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洗牌中瓦解,每一个行业会有几个巨头出现,这就是寡头垄断的一个必然过程。

你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崛起,还是将在经济的大潮中被淹没,这是企业自己的选择。只要想清楚了,就没有对和错,结果只是你选择的过程所决定的,这个结果是不是你所需要的,才是关键。

问题八 难以捉摸的核心竞争力

这种资源流向的长期结果,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可大多数的企业,不愿意投入资源或者做不到集中资源,却在鹦鹉学舌般的大讲核心竞争力,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作风,导致了企业不得不在“红海”中艰难的厮杀着。这是企业的无奈还是咎由自取呢?应该见分晓了吧?核心竞争力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企业进入蓝海战略的唯一途径。可这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,实在是让企业难以捉摸。

话又说回来,假如这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很容易看得懂的,那又如何成为壁垒呢?!中国人的模仿力是惊人的,看得见,摸得着的你就根本无法逃出被模仿的命运。

于是,经济和管理学家们就陷入了一个怪圈,越是想说明白,就越是说不明白。看不见的战线,如何现身?

其实,这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,只是说不清楚,就无法模仿了。

有一个简单的方法,可以使我们看到庐山真面目:你看企业的资源投向哪里,哪里就一定是他的核心竞争力。最可怕的是:企业打散资源,那么,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无从谈起。企业的资源,能够看得见的就是资金和人才了。

上海有一家企业,本来是做木地板的,在地板行业形成“红海”之后,老板觉得不能再打价格战了,但价格战不打,同质化的产品怎么能卖出去?可继续打价格战,利润从哪里来?他开始从原材料上打主意,发现木材的再生时间较长,是一个可相对垄断的资源,于是他就囤积原材料——木材,这样利润就出来了。时间长了,老板又发现自己不但可以从原材料上获得利润,还可以把原材料以时差造成的价差卖出,获得丰厚的利润。这样,囤积的木材越多,利润就越丰厚。如何达到大量囤积木材的目的,取决于仓库的面积,盖仓库和囤积木材需要大量的资金,于是,这个企业就与国际的大财团合作,获得了大笔资金,使自己的产业迅速的脱离了“红海”的直接厮杀,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这是一个典型的资金流向的核心竞争力。还有大多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,直接把大部分的利润投入到技术研发上,也形成了以资金和人才流向的核心竞争力。

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,华为以及国内外优秀的大公司不但有自己的技术核心竞争能力,还把大量的利润投入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特色上,就形成了多重壁垒,使竞争者无法效仿。

杭州的一家著名企业娃哈哈,也是多重壁垒的核心竞争能力。他投入的广告,配合精细化的管理,形成了独特的品牌。他长期投入人力、物力组建的销售通道形成了他的第二道防线,被宗庆后称之为“蜘蛛网战略”。

这种资源流向的长期结果,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可大多数的企业,不愿意投入资源或者做不到集中资源,却在鹦鹉学舌般的大讲核心竞争力,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作风,导致了企业不得不在“红海”中艰难的厮杀着。这是企业的无奈还是咎由自取呢?应该见分晓了吧?

文章来源:http://old.blog.edu.cn/user3/wushihua2001/archives/2007/1632676.shtml

迪奕与中国律师及企业共勉!
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诚聘精英客服中心友情链接经销商加盟登录邮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