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师事务所管理、信息化、法律相关文章
中国需要科学的能动司法

法律是法院赖以生存的根本,不以法律为依据,脱离法律这条底线,司法就失去了“看家的本钱”。因此,司法活动中应严格恪守法治理性,维护法律的稳定和权威。此外,司法能动不能为一方而动。司法能动是为公正而动、为公共秩序而动,绝不能为一方当事人而动--彭越林

在当今法学、法律界,“能动司法”或“司法能动”无疑是一大热点。司法能动并非是现代中国的专利,更非外国所独 有。其实,能动司法即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核心内容。中国司法界一代又一代人带着朴素或现代的正义观念,不断努力探索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能动主义,这既是 对优秀传统的积极回应,更是对现代法治精神的不断创新。司法审判权是宪法赋予法院的重要权力,如何有效行使、如何准确理解和定位能动司法和司法能动的关系 至关重要。

首先要正确处理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的关系。传统的观点总是习惯于将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对立起来。事实上,二者并 非是完全对立的关系。司法能动并非是说司法可以“包办一切”、“包打天下”,而是说司法不应与社会生活完全隔绝、保持过远的距离,要在必要的时候亲近生 活。比如,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,如果司法过于被动,那么其后的司法活动就会陷于被动的地位,难以履行职责。司法克制也并非是说法官只能绝对消极、被动, 而是说要遵从司法规律的要求,中立、居中、不偏不倚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。

事实上,能动司法有的时候会表现为主动。被动性是司法权的重要特征之一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但司法具有被动性并不 妨碍司法能动作用的发挥。司法为了平衡法律秩序与社会正义,在一些时候确实需要司法能动。总之,能动司法有时候表现为主动,但这并不否定司法的被动性特 征。司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,具有很大的包容性。总之,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并不矛盾,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。

其次,要认识到法官是“舵手”和“工程师”。人们总是习惯于将法官看成法律的“工匠”,其实法官更是法庭审理的 “舵手”,更是社会的“工程师”。有人认为,法官只应依据现有法律规定作出裁判,具体案件的真相为何则不管不问,这是一种误解。法官应当通晓法律,理解法 律的真谛,这是毫无疑问的,但法官毕竟不是“自动售货机”。在中国,由于案件当事人并非都是素质很高的法律精英,加之诉讼代理率和辩护率均不是很高,而且 又未实施强制代理和强制辩护制度,在此情形下,法官身为法庭审理的“舵手”积极行使诉讼指挥权极为必要,这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非常重要。事实 上,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完全符合司法规律的要求。法官是诉讼程序的控制者,但诉讼毕竟是一种耗费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事情,必须要正确处理好 司法公正与诉讼经济的关系。如果法官不在一定范围内加以引导,就会导致司法成本提高、当事人利益受损,这是违背诉讼经济原则要求的。此外,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司法的功能并不仅限于解决具体个案的问题,还非常强调司法的教育功能,要通过个案审理达到“教育一片”的作用,起到引导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。

再次,要认识到能动司法是司法理念的创新。能动司法表面上并不是一个新名词,但其在新时期被提出来,具有丰富的 内涵,绝不限于书本上所谓的“司法能动主义”。人们谈及司法能动主义总是将其与司法审查联系起来,事实上,即使在美国,司法能动主义最初也并非完全如此, 更多意义上还是要强调法官依法履行职责。能动司法在当前历史背景下更是具有重要意义,我们不仅要应对金融危机,更面临着方方面面的社会稳定问题和一些突发 事件,处理过程中不强调能动司法,我们就难以履行好职责,更难以履行好使命。因此,能动司法的探索和发展很多时候不仅是政策、规定层面的问题,而且还体现 在司法理念、观念方面。

最后,司法能动要以依法办案为前提。能动司法必须要尊重事实、尊重法律。能动司法必须要以严格依法办案为前提。发挥司法能动作用,符合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,更符合老百姓的需求。关键的问题是,能动司法不能破坏司法本身,必须要在尊重事实、尊重法律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办案。脱离法律本身进行所谓的 能动司法是误解,而且也注定是不科学的。法律是法院赖以生存的根本,不以法律为依据,脱离法律这条底线,司法就失去了“看家的本钱”。因此,司法活动中应 严格恪守法治理性,维护法律的稳定和权威。此外,司法能动不能为一方而动。司法能动是为公正而动、为公共秩序而动,绝不能为一方当事人而动。司法能动应将 重点放在宏观政策方面,具体个案中的司法能动务必要把握好尺度。

综上所述,在当前的司法改革背景下,积极探索能动司法模式是必要的,但需要正确处理好能动司法与相关问题的关 系,需要始终坚持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进行。因为,现行的法律框架是司法能动模式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,它能够保证能动司法模式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切合性。只有 在准确认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改革,我们的改革成果才能被真正认同和推广,改革才能达到预想效果。(来源:法制日报 )
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gssf.gov.cn/showmsg.asp?name=%C0%ED%C2%DB%D1%D0%BE%BF&ID=3624

迪奕与中国律师及企业共勉!
法律声明网站地图诚聘精英客服中心友情链接经销商加盟登录邮箱